零门槛转专业 给大学生自由选择权

2019-09-21 14:34

日前,北京交通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公布今年招生信息,“零门槛转专业”成为五校招生政策中的亮点。

笔者认为,此举给了大学生自由选择权。

目前,我国很多中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,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,不是听从父母安排填报专业,就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,而这些专业并不见得是他们感兴趣的专业;另一方面,由于高校各个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,不少高考考生为了顺利考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,提高被录取的几率,在填报志愿时普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,导致一些考生被调剂录取到自己没兴趣的专业。

近些年来,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在校大学生转专业的制度,但基本上设置了一定的门槛。一般说来,高校允许专业课成绩属于中上游的在校大学生转专业。而在现实生活中,有强烈需求的恰恰是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大学生,因为他们也许不适合学现在所学的专业,需要转到自己喜欢、感兴趣的专业,结果他们却没有资格转专业。

考生考取自己不喜欢、没兴趣的专业,在大学期间又不能转专业,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。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动力和激情。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读了不感兴趣的专业之后,选择退学、复读,重新参加高考,报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比如,辽宁高考状元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,从香港大学退学,复读参加高考,进入北大中文系“追寻更纯粹的国学”。武汉学霸邹英杰由于对所学专业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不感兴趣,从清华大学退学,复读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。笔者认为,这实质上是对在校大学生的一种伤害,浪费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。

北京五所高校建立“零门槛转专业”制度,这实质上是归还本属于大学生在专业上的自由选择权。这就让那些考取自己不感兴趣、不喜欢专业的考生,可以顺利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,有利于避免挂科、退学情况的发生,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、成才,享受一个更加精彩的大学生活。

当然,高校需要防范“零门槛转专业”权利被滥用。比如通过高考低分考取冷门专业,进校后再转到本来是高分录取的热门专业,这会造成热门专业学生扎堆,影响冷门专业人才的培养。